“珠海云”号已完成中国船级社入级

船舶录和船级变更 (ccs.org.cn)

根据CCS官方网站发布,珠海云已于2022年10月完成了船舶录登记和入级工作,智能船舶方面获得了 i-Ship(R1,No,M,I) 符号,为国内首艘获得R1和No符号的智能船舶。

根据《智能船舶规范》2020版,具体释义如下:

R1 — 船舶主要功能由远程控制站控制操作,船上船员对船舶状态进行监视,在应急情况或必要时接管船舶的操作,根据设计确定的船舶运行场景,对非远程控制的系统和设备进行操作;

No — 在航路航速设计优化功能的基础上,船舶在船上人员监视下具有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能力;

M — 智能机舱

I — 船舶能够至少集成两个系统的数据,具有智能集成平台基本功能。

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智能航运方向)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方向)的通知-政府信息公开-交通运输部 (mot.gov.cn)

沿海集装箱船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

推荐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牵头单位: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港口集团、山东海事局、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

在山东沿海区域,开展辅助驾驶、遥控驾驶、自动靠离泊等试点应用。

(一)在青岛-董家口-日照航线,投入1艘集装箱运输船,累计完成辅助驾驶航程不少于9000海里,航时不小于900小时;遥控驾驶航程不少于1000海里,航时不小于150小时;自动及遥控靠离泊不少于100次;集装箱运输量不少于5万TEU。
(二)形成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围绕沿海集装箱船遥控驾驶场景,编制技术指南不少于1项。
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

沿海大型散货船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

推荐单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牵头单位:国能远海航运有限公司

参与单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迈润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

在东部沿海区域,开展大型散货船电子瞭望、感知增强、远程诊断、拖轮智能协同等试点应用。

(一)在黄骅/天津-上海、黄骅/天津-珠海航线,投入不少于13艘沿海大型散货运输船,累计完成电子瞭望、感知增强、远程诊断航行不少于150航次,航程不少于10万海里,大宗商品运输不少于1000万吨。
(二)在黄骅/天津-扬州/南京航线,投入不少于1艘江海联运散货运输船,累计完成电子瞭望、感知增强、远程诊断航行不少于15航次,航程不少于1万海里,大宗商品运输不少于60万吨。
(三)在黄骅港区,投入不少于1艘沿海大型散货运输船和4艘拖轮,累计完成拖轮智能协同进出港与靠离泊不少于50次。
(四)形成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围绕沿海大型散货船增强感知场景,编制技术指南不少于1项。

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

长江干线典型航段智能航运先导应用试点

推荐单位: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

牵头单位:长江航道局

参与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长江水上交通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上海长江轮船有限公司、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江重庆航道局、重庆海事局、长江万州航道处、长江南京航道局、长江引航中心、长江通信管理局、重庆轮船(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长江油运有限公司、武汉吉嘉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数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福建省船舶智能航行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在长江干线典型航段,开展远程辅助驾引、感知增强与信息服务、控制河段船舶组织通行等试点应用。

(一)在重庆-上海航线,投入不少于2艘散货船,累计完成远程辅助驾引不少于30艘次,航程不少于7万公里。
(二)在九江-南京航线,投入不少于1艘散货船,累计完成远程辅助驾引不少于40艘次,航程不少于2万公里。
(三)在长江上游广阳坝雾区,投入不少于1艘工作船舶,累计完成感知增强与信息服务不少于200艘次,航程不少于5000公里。
(四)在长江上游铜锣峡控制河段,投入不少于1艘工作船舶,累计完成船舶组织通行不少于200艘次,航程不少于5000公里。
(五)形成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围绕内河船舶辅助驾驶场景,编制技术指南不少于1项。

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

推动内河“无人”航运!SEAFAR联手德国航运公司

比利时航运技术和服务供应商SEAFAR近日与两家德国内河航运公司HGK Shipping和Reederei Deymann合作提出远程控制内河航行倡议,希望在德国推动内河自主航运。



该倡议旨在支持内河航运部门应对未来严重的人员短缺,以及气候危机带来的挑战和由此对内河航运能力的影响。该倡议将远程控制自主航行以应对船员减少视为保障德国和欧洲内河航运未来生存能力的开创性解决方案。



作为项目的一部分,HGK Shipping和Reederei Deymann将提供7艘船,而SEAFAR则引入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此前,SEAFAR已经通过在比利时运营2艘远程控制内河船舶获得了相关经验。SEAFAR在杜伊斯堡投资了一个远端控制中心,将从2023年一季度开始在德国实现远程操控。

SEAFAR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Louis-Robert Coo表示,远程控制使船舶80%是自主的,船上只需要少数船员进行维护、停靠、装卸工作,而“船长”从控制室远程指挥船舶,一次最多可以驾驶3艘船;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船舶驾驶台上的舵手可以临时控制这艘船。



Louis-Robert Coo称,岸上的船长可工作8小时,然后由另一名船长换班。每一位船长都可从控制中心同时指挥多艘船,这些船可能在不同的运河和河道上航行。另外,通过应用创新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完成导航和操纵,人工智能可以利用演算法预测行为,使机器学习利用传感器识别物体和周围环境,以优化航行行为。



SEAFAR表示,该技术和服务将与各相关部门、公共机构和德国政府密切合作,在德国境内的各种航道上进行演示,以验证远程控制内河航行和实际条件下船员人数减少的航运安全性及可靠性。未来,船长将在岸上的控制中心工作,且每位船长可同时指挥分别在不同的水道上航行的船舶。

SEAFAR公司是半自动航运的先驱。据国际船舶网了解,SEAFAR驳船远程驾驶项目融合船侧 / 基础设施侧多源信息,实现协同感知,基于视景影像增强驾驶能力,由岸基控制中心提供支持和辅助,实时集成分析船舶运行状况,进行船舶集中管理和操作,具备同时管理和操作多条船舶的能力。



据悉,今年5月,SEAFAR和荷兰电力转换和能源专家Alewijnse在无人自主航运开展合作。



双方将开发系统,与船上的电气设备相连接,以实现直接从岸上控制中心进行远程维护和其它干预。Alewijnse公司将提供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完整的电气装置、能源分配系统、发电和推进、过程自动化、音频、视频和ICT以及安全、导航和通信系统等。



Alewijnse公司是一家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电气系统集成商,作为一个系统集成商,Alewijnse提供全面的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完整的电气安装,能源分配、发电和推进系统,过程自动化,音频、视频和ICT,以及安全、导航和通信系统。2018年,该公司为欧洲建造的首艘LNG燃料加注和接驳船供应了整套电气装配。



为了进一步推进其半自动航行能力,SEAFAR希望通过和Alewijnse合作以推广新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维护和远程服务。

国际船舶网

4艘“无人”全电动渡船订单

荷兰造船厂Holland Shipyards集团近日获得瑞典运输管理局(Trafikverket)的订单,将建造2+2艘自主航行全电动渡船。



已经签署的合同内容包括交付两艘渡船,附带4个自动系泊设施和2个充电站、1个模拟器设施和1个远程控制中心。Holland Shipyards表示,该招标涵盖全部采购——4艘渡船、8个自动系泊设施、4个充电站等。

该型船全长86米,宽14.24米,可搭载60辆汽车,其中首制船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交付运营。渡船将按照自主航行船舶第二等级航行,由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远程控制中心控制。



根据IMO的定义,海上水面自主船舶航行的技术大致分为4个等级,其中第二等级为船员登船且由系统实施远程监控。只需按下一个按钮,渡船就可以横渡整个航线。在停泊时,船舶会在约4分钟内由岸上充电设施充电。



从长远来看,实施自主航行技术是为了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当一个全面运作的系统到位时,可以以完全一致的方式处理各种情况,减少 “意外 “操作的风险。

国际船舶网

ABS向Sea Machines拖船自主系统SM300颁发原则性认证

美国船级社(ABS)与Sea Machines和Foss Maritime(简称“Foss”)共同合作,向其船舶自主系统SM300授予原则性认可证书(AIP),推进行业海上自主船舶运营进程。



据悉,该自主系统可提供自主导航和碰撞检测与避免碰撞(CDCA)功能。Foss将在其 “Rachael Allen”号港口拖船上安装Sea Machines公司制造的SM300系统,以提高运营安全与效率。总的来说,该系统将用于常规运输和备用操作,旨在提高安全性以及缓解船员疲劳。

ABS对Sea Machines的新自主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产品审查,以确保该技术符合ABS船上自主系统的使用要求。SM300系统还可以连接Kongsberg-MTU推进系统,支持辅助定位。

“自主技术仍在飞速发展,ABS致力于支持行业更安全地运用这项技术,”ABS全球工程与技术高级副总裁Patrick Ryan表示,“我们很荣幸该项目将见证ABS又一开创性举措,这些举措正在逐步激发行业自主运营的潜力。”

ABS在AIP认可过程审查了Sea Machines的大量文件,包括软件测试计划以及“Rachael Allen”号拖轮的运行方案等。在这类审查中,ABS旨在通过评估设计方案、规则、法规和计算类型来识别潜在风险及可能导致项目方向发生重大变化的问题。

ABS在自主海运技术领域处于行业前沿,之前就曾认可Sea Machines SM200商用无线舵机安装于一艘拖船上。该拖船可铰接驳船组合合成一个整体。

Sea Machines首席执行官Michael G. Johnson表示:“Sea Machines与ABS和Foss密切合作获得了这一最新认可证书,这将推动我们整个行业向着广泛采用自主船舶技术的未来迈出新的一步。获得这项认可表明我们在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确保这些技术的安全使用,同时也使我们的行业更具竞争力与生产力。”

Foss项目经理Dan Cold说道:“作为我们‘Always Safe, Always Ready’文化的一部分,Foss很高兴能提供SM300系统,通过它为运营带来的增强态势感知能力,加强船员和船舶带来的安全。”

国际船舶网

4项“无人船”核心技术获ABS认证!现代重工加速开发智能船

现代重工集团9月20日表示,该集团旗下子公司4项自主航行船舶核心技术近日获得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这4项自主航行船舶核心技术分别是现代重工集团造船业务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的自主航行船舶综合平台、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HiCBM)、船舶综合安全管理系统(HiCAMS),以及现代重工集团旗下自主航行船舶解决方案子公司Avikus的“HiNAS 2.0”自主航行辅助系统。

韩国造船海洋的自主航行船舶综合平台可在一个平台内将船舶设备和航行等分散的功能进行有机互联和综合应用,通过综合集成平台,在船舶自主航行的所有阶段都可以实现综合控制。特别是该平台不仅能提供标准化的交互界面,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还可通过个别功能之间的有机互联和相互作用,综合应对危险因素,从而实现安全航行。据悉,该平台是易于应用新技术或功能的开放型平台,有望对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在推进的自主航行船舶的技术标准化做出贡献。

韩国造船海洋的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HiCBM)和船舶综合安全管理系统(HiCAMS)是基于人工智能(AI)的自主航行船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无需人为介入,就可以对船上的机械设备和配件状态进行诊断,或对船舱内部火灾等危险情况进行识别分析并予以应对。

其中,HiCAMS是以人工智能监控船舱内部火灾的基于图像识别的安全解决方案,可通过对设置在动力舱室等船舶机械机舱区域的20多台闭路监控影像和火灾大数据进行分析,在火灾初起阶段就捕捉到起火点产生的烟雾等。特别是该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自行积累数据并进行学习的深度学习技术,提高了灵敏度,使得使用普通摄像机的影像也能从源头上消除现有的火灾感知传感器中频繁出现的误报可能性等。此前,HiCAMS已获得了韩国船级社(KR)和利比里亚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并在现代重工正在建造中的18万立方米级LNG船上首次成功应用。

Avikus的“HiNAS 2.0”自主航行辅助系统与“HiNAS 1.0”相比,添加了“自主控制”功能,通过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情况认知和判断,可自行生成最佳航线和航行速度,同时控制发动机功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消耗,还可对周边环境和船舶进行识别并发出避碰等指令。

今年5月至6月,Avikus与韩国SK海运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搭载“HiNAS 2.0”的18万立方米级LNG船“Prism Courage”号横渡大洋的目标。此次航行也是全球首次采用自主航行技术控制大型船舶并实现跨洋航行的事例。今年8月,Avikus与SK海运、长锦商船等2家韩国船东签订了“HiNAS 2.0”的订单合同,从明年8月开始,“HiNAS 2.0”将陆续搭载在包括集装箱船和LNG船等在内的23艘在建的大型船舶上。这也标志着Avikus将在全球大型商船领域首次实现IMO第二阶段自主航行解决方案的商用化。



韩国造船海洋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包括自主航行平台、系统、设备、安全等领域在内的4项自主航行船舶核心技术获得ABS的原则性认可,使公司向完全自主航行船舶的开发目标又近了一步。下一步,我们将完成船员最少化的IMO第三阶段自主航行解决方案的认证,持续引领自主航行船舶市场。”

国际船舶网

Pan ocean启动“无人船”实证项目!韩国政府力撑!

国际船舶网

9月20日,韩国最大的散货船航运公司泛洋海运(Pan Ocean)与POS SM船舶管理公司在釜山举行了指定自主航行实证船舶签约仪式暨船队运营网络中心(Fleet Operation e-Center)启用仪式。

根据指定自主航行实证船舶协议,泛洋海运在现代尾浦造船订造的1艘1800TEU级支线集装箱船于2024年年初交付后,将作为实证船舶搭载自主航行系统,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到2025年底进行约2年的海上实证试验。



2020年11月,韩国海洋水产部与泛洋海运和POS SM船舶管理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订协议,选定该联合体负责到2025年完成自主航行船舶技术开发项目。同时,韩国海洋水产部还与韩国船级社(KR)、韩国船舶海工装备研究所(KRISO)签署了航行自主和系统自主等自主航行船舶技术开发合作意向协议。韩国海洋水产部将对自主航行船舶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完善,为使自主航行船舶早日实现商用化提供政策支援;韩国船级社将负责制定相关认证程序,以便自主航行船舶相关系统能够及时、安全地使用,并提供认证服务;韩国船舶海工装备研究所将为提高自主航行船舶相关核心技术,实现实质性的产业化而与各方积极合作。

PanOcean-POS SM船队运营网络中心可实时掌握船舶的位置、燃料消耗量、货物装载现状等,并为船舶危险要素事前管理、远程检查等提供支援,以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和航行的安全性。泛洋海运和POS SM计划,以在船队运营网络中心实时收集到的大数据为基础提高船舶运营效率。此外,双方还将通过将在今年年内启用的自主航行船舶实证中心开展协作,积极应对自主航行船舶实证课题。



泛洋海运社长安重浩表示:“基于本公司开发技术的自主航行船舶实证事业,不仅是自主航行船舶相关技术的现场应用,进一步来看,相关成果还有可能作为国际标准被采纳。因此,为了此次实证事业的成功,公司将竭尽全力。”

韩国海洋水产部表示:“期待自主航行船舶的开发和海上实证试验,能够促进韩国海运、物流生态界的数字化,成为韩国政府数字新政的模范事例。为了自主航行船舶的成功开发和产业化,政府将在多个层面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王楚)

Avikus无人驾驶游艇亮相

转载 国际船舶网

作为现代重工集团内部风险投资1号企业,自主航行船舶解决方案子公司Avikus正在借助船舶自主航行技术觊觎“海上特斯拉”的地位。



7月12日,Avikus在首尔市仁川中区举行了休闲艇自主航行演示会,由自主航行休闲艇自动计划航线、航行2.5公里、避免碰撞、停靠码头等项目组成。



负责当天试演的Avikus小型船舶自主航行组组长李俊植通过相当于汽车导航仪的控制平板电脑下达指令,输入出发地、中间经由地和目的地后,按下出发按钮,休闲艇自动开始航行。



在控制平板电脑上还可以进行速度转换,只要按下相应的按钮,就像在汽车上直接踩油门一样,休闲艇没有延迟地直接执行,令人印象深刻。



李俊植介绍说:“如果在平板电脑的地图上标记出发地、中间经由地和目的地,休闲艇会自动设定经过的航线。当然,不用中间经由地(waypoint),只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也可以。”也就是说,搭载在Avikus自主航行技术上的航行辅助系统(NAS,Navigation Assistant System)可以实现自主航线设定和运行。



图片



休闲艇的右侧配置了通过前方摄像头传送画面的显示屏。通过该画面可以观察到自主航行系统以何种方式识别障碍物。如果正面出现移动的船舶、浮标等物体,画面中就会无一遗漏地将其标记为红色,上端还会显示物体的名称。



李俊植还介绍,一般而言,对于在指定航线上跨海航行的大型船舶,重点是要避免船舶之间的碰撞,而对于在沿岸航行的小型船舶,躲避浮标、渔网等障碍物是更为重要的技术。



据悉,截至目前,Avikus通过15万个数据的深度学习,开发出了休闲艇自主航行系统,并制定了今后通过更多的数据深度学习提高自主航行准确度的计划。



在当天的演示会上,自主航行休闲艇两次自动回避迎面驶来的船舶。休闲艇避开迎面驶来的船舶后,立即回到了原计划的航线,这一过程非常自然流畅,乘客完全没有不便。同时,控制平板电脑上显示出了为了避免碰撞稍微改变航线后重新回到现有目的地的新航线。



针对自主航行船舶面对面时回避碰撞的相关提问,李俊植表示:“从目前的技术上来看,避碰也不存在问题。今后如果要确立自主航行标准,可以以右侧躲避的方式等来制定相关规定。”



在休闲艇经过中间经由地并接近目的地后,李俊植在控制平板电脑上通过虚拟操纵杆,像移动遥控车一样操纵着休闲艇。李俊植表示,即使在休闲艇自主航行的过程中,人也可以通过控制平板电脑立即介入驾驶,这一点对乘客来说,可以确保安全、安心。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休闲艇在被设定为目的地的码头,是在无人介入的情况下自动靠岸。特别是受风向和潮流的影响,休闲艇在被推离码头的时候也能实现自动控制。



李俊植说:“对于运行休闲艇的乘客们来讲,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就是靠岸。特别是船舶与汽车不同,在强风条件下使得靠岸更加困难,而自主航行船舶的优点是可以自行解决。”



据介绍,Avikus通过小型船舶自主航行技术的靠岸辅助系统(DAS,Docking Assistant System)实现了休闲艇自行靠岸;而大型船舶则应用靠泊辅助系统(BAS,Berthing Assistant System)。



在当天的演示会上航行的休闲艇应用了国际海事组织(IMO)自主船舶(MASS)航行4个等级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技术,即船员登船且实施远程监控、操纵及控制。



根据IMO的定义,海上水面自主船舶航行的技术大致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船员登船且自主航行系统为船长等船员提供决策支持;第二等级为船员登船且由系统实施远程监控;第三等级为系统操纵大部分船上设备,只有极少船员登船且由系统实施远程监控;第四等级为系统对所有情况进行认知、判断和控制的“完全无人自主航行”。



Avikus成立于2020年12月,是现代重工集团为提高船舶自主航行系统研发水平、强化智能船舶业务,将韩国造船海洋未来技术研究院自主航行研究室独立出来设立的自主航行船舶解决方案子公司,也是现代重工集团内部风险投资1号企业,主要负责自主航行解决方案和航海辅助系统的开发及销售业务。去年6月15日,Avikus在庆尚北道浦项运河举行的船舶自主航行演示会上,成功实现了12座游艇“Avikus”号的完全自主航行。针对北美休闲艇市场,Avikus正在制定进一步提高小型船舶自主航行技术的计划。



此外,今年5月至6月,Avikus与韩国SK海运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搭载自主航行技术的18万立方米级超大型LNG船“Prism Courage”号横渡大洋的目标。



作为未来海上移动出行的革新技术,船舶自主航行技术具有解决海上运输行业的人力短缺、从源头上消除人类失误以提高航运的安全、减少污染物排放等优点,正在受到关注。韩国业界人士表示,特斯拉被认为是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先的企业,而Avikus将在船舶领域占据同样的地位。现代重工集团计划在打造世界第一造船企业之后,继续在船舶自主航行技术领域实现引领。王楚

DNV D-INF 船级符号支持高效和标准化的船岸数据应用

https://www.xindemarinenews.com/topic/yazaishuiguanli/39217.html

DNV最近发布的D-INF(数据采集基础设施及船岸互连)船级符号作为强大的质量验证手段,分别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康士伯集团和三星重工业株式会社各自开发的三个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审核认证中展示了其独特价值。

海运业的数字化将从根本上提升船舶的运营效率、安全性和环境绩效,但目前正以分散的方式推进着,在数据基础设施为符合全球标准应达到的可靠性和数据质量方面缺乏跨行业的一致性。

随着船舶变得越来越智能、传感器越来越多,船载集中式服务器通常从不同类型数据基础设施的组件和系统中收集数据。缺乏标准化意味着数据无法以统一的方式聚合,导致对数据传输和安全性协议缺乏信任。

DNV的D-INF船级符号通过列出对完整数据收集基础设施的要求(包括船载数据服务器,数据中继组件和远程数据服务器)来解决数据采集与船岸互联的关键挑战,涵盖完整的船到岸通信框架。

”新冠大流行以及行业脱碳转型大力推动了海事业的复兴,因为我们看到数字解决方案被更多和更深入地应用到确保安全,可持续和高效的运营中,”DNV 海事首席执行官柯努特(Knut Ørbeck-Nilssen)说。

”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数字技术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是确保企业能够更轻松地建立对它们的信任。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采用我们的D-INF船级符号,这是标准化基础设施和有效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要素。非常感谢中远海运、康士伯和三星重工选择DNV作为其数字化转型之旅的合作伙伴。“

“通过D-INF船级符号,对船上采集的数据提供信任的保障,即这些数据是经受信赖的通道和流程采集传输的实际营运数据。这对于船东在价值链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信任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相关方包括船级社和主管机关、保险提供商、金融机构、货主和租家等。“DNV网络安防及安保负责人Jarle Coll Blomhoff说。

DNV已针对中远海运、三星重工以及康士伯为各自数字化解决方案开发的数据基础设施完成并授予了基于D-INF船级符号的原理性审核(AiP),这也是接下来进一步最终完成型式认可的重要一步。其中,中远海运D-INF(S)合作项目是其与DNV一个更广泛数字化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岸基智能船舶数据管理中心,以汇聚来自其庞大船队的数据。三星重工D-INF(S)合作项目侧重于其SVESSEL BIG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数据流管理,而康士伯D-INF(P)合作项目重点评估审核了其Vessel Insight解决方案的数据基础设施,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数字服务。

“作为运营方,获取有关单船和各个系统,以及船队的最新数据对于我们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些数据是一种宝贵而谨慎的资产,可用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效率。我们相信,自2019年以来一直与DNV密切合作开发的中远海运DMC数据管理中心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我们需要确保获得标准化高质量数据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董国祥说。

“我们很高兴成为从DNV获得符合最新ISO标准的数据基础设施AiP认证的第一家韩国造船厂。标准化为提升船舶运营方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强了我们在数字化市场的竞争力。” 三星重工高级执行副总裁,销售部长Oh Sung-Il说。

“从船舶收集数据的最重要方面是维持和保护船舶运营的完整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网络安全以及船级社验证和认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由于是同类产品中DNV授予的第一个D-INF(P)型式认可证书,我们非常自豪能够引领潮流并获得该证书,这证明我们的产品具有最高质量水平,可以得到现有和潜在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信任。“康士伯Digital Ocean副总裁Sondre Mortensvik说。

Blomhoff补充说:“D-INF是推动行业向数据交换分享最佳实践发展的第一步。与全球产业链中船厂、船东/营运方和设备厂商这三个重要利益相关方的代表性企业分别开展试点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从不同产业链利益相关方的业务维度设立了合作的标杆。“

DNV大力推动数字化船级社建设,为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D-INF认证支持以赋能业界高效的数字化智能转型。利用并受益于不断推出的基于数字和智能验证服务带来的便利性将首先取决于采集并提供可信赖数据的能力。搭载经D-INF认证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也意味着船东在订购新造船时已确保交付运营后智能系统和设备具备高质量标准化的数字化互联及数据采集传输能力。

“通过一个通用数据基础设施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特别是在管理大型船队的情况下。此外,只需针对通用数据基础设施进行一次验证,从而允许与营运中许多不同的数据应用场景下所有利益相关方和相关系统共享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这也将极大地促进数据分析和营运价值挖掘的不断发展,从而增强船舶的智能化运维管理和性能水平。“Blomhoff说。

该船级符号可根据采用的数据标准不同,区分为专有的D-INF(P)或标准化的D-INF(S)两种不同解决方案进行评估认证,从而为客户提供了额外的灵活性,以确保覆盖更广泛的现有和未来船到岸解决方案。